close

北京地區運河的變遷

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溝通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流域,自古以來是促進南北物資、文化、人員交流的運輸要道。地處京杭大運河北端的北京地區受益良多。

北京地區運河的開鑿與開發大致有三個重要時期:

第一個時期,東漢至三國時期,運河的開鑿加強瞭北京地區與其他地區的聯系。東漢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為瞭北擊烏桓,鞏固燕地,挖平虜渠,溝通瞭滹(音h )沱河與泒(音g )水。又在泃河與潞河之間,開鑿泉州渠。使得華北平原東部形成瞭一條南北方向的水運通道,不僅保障瞭曹軍攻打遼西的物資供應,使北京地區與較為富庶的中原地帶和遼西地區聯系更加密切,也凸顯瞭北京地區的戰略意義。

第二個時期,隋唐時期,運河的開發促使北京地區成為北方的軍事重鎮。隋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下令開挖連接餘杭(今杭州)與洛陽的通濟渠,貫通瞭鴻渠、邗溝等運河。大業三年(607年),利用曹魏時期所築的白溝、利漕渠、平虜渠等區間運河,開鑿連接洛陽和涿郡(今北京)的永濟渠。隨著永濟渠的開鑿和利用,北京地區的漕運與全國的漕運體系連成一體。依托這一漕運,隋唐時期中央政府曾兩度出兵高麗,當時的北京地區成為兵馬錢糧集結之地,並推動瞭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以洛陽-長安為中心的漕運體系是隋唐中央政權控制全國的重要工具,北京地區在這一階段也逐漸成為北方的軍事重鎮。

第三個時期,元朝大運河“裁彎取直”,全國性政治中心正式轉移至北京地區。元代定都北京,政治中心隨之北移。此後,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開鑿會通河,確定瞭今天京杭大運河的基本形態。會通河北至臨清接衛河,南至濟寧以南接泗水、黃河,使隋唐以來的南北運河裁彎取直,縮短瞭漕糧北運的路程,也標志著漕運服務的中心徹底從洛陽—長安地區變成瞭北京地區。此外,為解決由大運河北端到元大都之間的水路運輸,都水監郭守敬建白浮甕山河,引昌平白浮泉,西折南轉,沿途匯入王傢山泉、虎眼泉、一畝泉等10餘條山溪和泉水,最後流入甕山泊(今昆明湖)。後經長河(今高梁河),進入西直門,註入積水潭。然後自積水潭東出口澄清閘流出,經過今東不壓橋胡同、北河沿胡同,向南過南河沿大街、正義路、臺基廠二條、船板胡同、北京站東南出城。改造金閘河河道至通州,從通州舊城西門向南折,過土橋,經張傢灣村東,至裡二泗入白河。此舉使漕運船隻可直入京師,元世祖賜名通惠河。明代之後,由於水量變化和部分河道圈入皇城,漕運糧船不能再直達積水潭,但通惠河作為漕運要道一直沿用到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漕運糧船停運改征白銀為止。

大運河——

北京城市發展的重要生命線

老北京素有“漂來的北京城”之說,主要是由於興建北京城的木材等建築材料大多是由南方經水路運至北京。由遼代至清代,漕運對北京生存發展的重要性不斷加強。據志書所載,金中都城每年接收漕糧少則十萬石,多則百餘萬石。元大都作為統一中國的首都,每年所需漕糧成倍增長。明清時期,每年通過京杭大運河到達北京的漕糧在300萬-500萬石之間。運河的開鑿保障瞭北京城市生存與建設發展所需要的物資供給。

元明清三代國土遼闊,但首都偏於國傢版圖的東北,正是大運河的存在打通瞭中央政權連接江南地區的一條通道。江南物資可以通過水路直達京城,京城的政令與軍隊也可以通過水路及時抵達國傢南部。可以說,漕運發展鞏固瞭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的統治地位。

大運河在加強國傢的政治統一和經濟關聯的同時,也建起瞭一座文化溝通的橋梁,促進瞭廣泛的人員來往、書籍流通、生產技術的推廣、藝術和思想的傳播、生活方式和社會習俗的交流融會等等。大運河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五星級月子中心推薦既能將京城文化流傳到全國各地,也使北京有瞭更多機會吸收各地文化元素,兼容並蓄,從而形成引領文化潮流、對全國產生強大輻射作用的文化中心。

大運河的開鑿也推動瞭北京城市周邊區域的發展。比如,大運河北端的通州城,成為歷代京師物資的重要轉運站。明清時期,南方士子進京生活,喜歡在南城一帶興建私傢園林,帶動瞭城南花卉產業的興起。大運河不僅運來瞭南方的盆景、木材,同時也把南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隨船搬到北京。

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來看,大運河的變遷與北京城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北京地區地位的提高促成瞭大運河的形態演變。同時,大運河也為北京的發展提供瞭物質保障,促使北京成為全國性的政治、文化中心。時光輪回,雖然大運河作為溝通南北交通要道的漕運時代已經終結,但它依舊是中國傳統文化“活化”之河,閃爍著中華文明之光,更被賦予瞭新的價值和功能。

編寫/郎朗制圖/李明

編印單位:北京市方志館

發送對象:修志系統內部、與本館合作共建單位

印刷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報印刷廠

印刷日期:2017年9月6日

印數:3000份

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月子中心推薦SourcePh" >

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月子中心收費
arrow
arrow

    yqs888sm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